零零看书 > 大皇帝之无限召唤 > 第44章 看准了才是王道

第44章 看准了才是王道

御史大夫张霄也是够倒霉的,但同时他也是太过傻叉了。

御史求廷杖,越揍越出名,这的确是个真理,敢在朝堂上顶撞皇上而被皇上责罚的,在青史上,在百姓眼中,那就是好官。

可惜的是,姬让根本不吃这一套,朕装叉的时候,你敢跑出来抢风头,不收拾你收拾谁?

站点:塔^读小说,欢迎下载-^

再说了,才刚问天求雨完毕,才刚让朝臣们都不敢再提逼宫之事了,才刚竖立起来的天子威严,你一个小小的御史大夫就敢第一个站出来跟皇上唱对台戏,你说你不是找死,朕还真是有点不信。

不过,姬让也不会因此就砍了张霄的头,就算是要杀人立威,张霄的份量还真就不够。

让姬让唯一感到奇怪的是,满朝文武似乎是忘记了还有张霄这么个人,朝堂上了少了个御史大夫,难道……

姬让突然想明白了,这些御史得罪的不光是皇上,满朝文武就没有他们不喷的,这种转着圈得罪人的大臣,谁愿意替他们求情呢?

没人求情还真不行,姬让这台阶没法儿下,那就只能继续把张霄关在天牢里。

说者有心无心不重要,关键看听者是否有意,这话要是德顺听着了,估计不会多想。

让魏忠贤和武媚娘听到了,这俩人可就开始琢磨了。

皇上回到御书房批阅奏章,小贤子和武媚娘守在门口,闲着也是闲着,就交头接耳起来。

“媚娘,你说皇上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突然问起了张霄,难道是皇上想把张霄给放出来?”

“不像,小贤子你想啊,当日御史张霄可是非常不识时务的想再干一件求廷杖的事情,只是为了搏名,却差点抢了皇上风头,差点因为他而导致朝堂再次大乱,皇上二话不说,直接将他打入天牢,绝对是雷霆之举。”

“是啊,按说这张霄便是死在天牢里了,皇上都不会关心,张霄也只能自认倒霉。”

“可是,转念一想,我又觉得有些不对劲儿,小贤子你不觉得只杀一个张霄的话,朝堂上反而会小看了皇上。”

魏忠贤挠挠头,没太明白武媚娘的意思,武媚娘手捧着小脸,却不说张霄,而是换了一个话题。

“皇上说了,看懂了是基础,看破了是明悟,看清了是心境,看准了才是王道,小贤子,你说这是什么意思?”

魏忠贤愁的就剩下挠头了:

“媚娘,你一天到晚琢磨这些事情干什么,好好给皇上办差不就完了,媚娘,小贤子劝你一句,咱们当奴才的看懂了就够,看破了都是多余的。”

武媚娘摇摇头,一脸的如有所思:

“皇上告诉我要牢记这四句话,说是够我品一辈子,也就是说,我现在连看懂了都还没有做到,小贤子,好像你现在可以做到看懂了一样。”

魏忠贤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,一拍脑袋说道:

“媚娘,皇上没跟我说这些,是不是我的资质太过愚钝啊。”

武媚娘摇摇头,看着宫外的天空:

“我们两个不是太过愚钝,是太过聪明了,皇上这是在教我们做人。”

魏忠贤心说了,皇上跟你说了没跟我说,皇上是在教你做人,我嘛,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人,做人不做人的,意义不大。

“媚娘,你说我要不要去提醒一下某位大臣,让他给皇上上折子呢?”

“随你,你要是不怕皇上怪罪你多事儿,你就去。”

魏忠贤想了想,做出了决定,趁着皇上让他去传口谕给工部的时候,特意绕了一趟礼部,找到了吏部尚书郭戎。

郭戎这阵子过的不太顺心,就差一步就可以成为皇上的忠实拥趸,结果自己最后关头没坚持住。

而且还是做在了文武百官面前,这就比那些参与逼宫的但并非主谋的官员还要让皇上厌烦。

崔覆就不一样,三更半夜的,跑去贤王府诉衷肠表忠心,几乎是没人看见,贤王自己更不会主动说。

郭戎倒是看见了,可是他说等于没说,明显是自己掉粪坑里了也想抹崔相一身臭粑粑,估计没什么人会信。

所以郭戎最近总是有些垂头丧气的,自己的手下鸿胪寺卿文显志成了满朝文武中最露脸的,但是现在看来也并没有得到皇上的重用。

那些逼宫的,尤其是邱南顾,皇上似乎还非常倚重。

郭戎是看不明白了,彻底湖涂了。

有心进宫去找淑妃郭媛问问情况,得到宫里的回复却是淑妃心情不好,谁都不想见。

郭戎之前进宫,其实得到的消息也没用,都是郭媛在纳兰意的授意之下胡编乱造的一派祥和景象。

真正能透露出后宫消息,还只有那个现在已经变成了司马迁的太史令司马先。

郭戎发愁上火,皇上这几天就当他是空气,原本礼部的事情就不多,这回就更轮不到他了。

因此,才刚被提拔为太监总管的魏忠贤来访,让郭戎倍感振奋。

而且,魏公公好像还是有替皇上传话的意思,说是御史台的张霄也没个朋友替他仗义执言的,哪怕是上个折子替他求求情什么的,让皇上那边也好回旋,现在就因为一句话就被打入天牢出不来了,这天下人还指不定怎么说皇上呢。

“感谢魏公公提点,本官知道该怎么做了。”

原文来自于塔&读小说~&

送走了魏忠贤,郭戎又高兴了起来,这也是皇上准备重用我的一个信号了吧,回家了赶紧写折子,明日上朝就递上去。

回到府里之后,用罢晚膳,郭戎就去书房先写了折子,再三看过没啥问题了,这才放下折子来到了木器房。

木器房是郭戎和女儿郭媛最喜欢来的地方,郭戎的几个子女中,唯独郭媛继承了郭戎家祖传的木器手艺。

明天上朝之后,就去后宫看看女儿,女儿不喜欢的别的,就喜欢爹给她做的小玩意儿。

忙忙活活到了半夜,郭戎这才做好了几个木器小摆件,没来得及涂颜色,就用原质木色好了。

第二日上朝,百官跪拜,太监德顺高声喊喝:“有事启奏,无事退朝。”

郭戎等着左相、右相等人启奏完毕,这才手持笏板出班奏道:

“启禀皇上,微臣也有要事启奏。”

【作者题外话】:求书评,求银票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