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零看书 > 放开他们 > 之走之辽东2

之走之辽东2

放开他们之走之辽东2

南宫伯逹老将军阵亡,朝鲜**队败入孤竹国的原都城,四门紧闭吊桥高扯,城墙上加强戒备,多备滚木擂石以防大周、北燕联军攻城。古代冷兵器时代,杀敌一千自损八百,大周、北燕军队虽然以人多取胜,但是自己损失也是很大的,见朝鲜军队残兵数千人败入城去,也不追赶,打扫战场准备来日再战。

军队新败,当日先生连夜召开紧急军事会议。会议上决定连夜向东北方向撤退,做出了由琴应、康侯率领1000人为先导,主要任务是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,确保大队人马撤退的道路畅通。让景如松将军、南宫忽、鲁启率领2000中军保护箕子先生及家眷向东转移,其中我和八百将军率领朝鲜讲武堂的500学员直接保护先生跟夫人的安全。让贾蓉、鱼将军,葛青山等人率领3000人马殿后。

会后,箕子先生出席了南宫伯逹和晴儿郡主的葬礼。非常时期,特别对待。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,用两口尚好的棺木装殓了二人,军士就地挖坑,将南宫将军和晴儿郡主掩埋在这座即将闲置的王府的花园里,南宫忽、丽江郡主含恨离去。

天黑后,琴应率领人马悄悄出了东关,向濡水之滨走去。在书殷和契商郡主的指挥下,朝鲜王府上下,把该打包的打包,该装车的装车,队伍就等子时一到,开城撤退。殿后人员都上了四门,防止敌人夜间偷袭。贾蓉等3000殿后人员都是从军队里面挑出的敢死队,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,用自己的生命来掩护朝鲜**民向东北方向转移。

公元前1043年9月7日子时已到,我、八百将军、书殷、契商、葛碧山等人率领朝鲜讲武堂的学员保护箕子先生、家眷和重要物资先走,景如松、南宫忽、鲁启三人率领2000人殿后。两千五百人,马衔枚,人无声,悄悄的出了孤竹国原都城,沿着官道向濡水边走去。

濡水边距孤竹国远都城约20华里,先头负责开路的琴应等人已经从附近渡口搜集来十几条大渡船。先锋队1000人大部分马已经过了濡水,继续向东北青龙河边挺进,留下的是一部分人马等待接应箕子先生过河。

大队人马来到河边,河边起了灯球火把,亮子油松,灯光火光把濡水边两岸照得通明。战车、运输物资的大车上大船,家眷、百姓牲畜上船,十几条船,用了两个时辰,将车马人员全部渡过到濡水东岸。

河岸兵,不缺任何人员,大队人马继续沿着官道向东北挺进。出了濡水河滩地带,就进入了丘陵山地。借着后半夜清冷的月光和漫天的星斗,可以看到官道两侧虎木狼林,几乎遮住了天上的蓝天和繁星。山林里传出狼嚎虎啸的声音,让人毛骨悚然。夜行的马匹,惊起寒鸦几只,寒鸦飞了一圈,待队伍过去后,由落回到原来的树上,夜又恢复了它应有的宁静。

队伍在林间穿行,火把如蜿蜒的蛇向前面延伸。又走了一个多时辰的道路,看到东方渐渐露出了鱼肚白,天要亮了。

放开他们之走之辽东3

公元前1043年9月7日早晨,向东北撤退朝鲜国大队人马2500人来到古青龙河西岸,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迁安市马哨村河边的时候,此时天光已经大亮了。先行的琴应将军1000人正在搜集船只准备过河。

晨雾散尽,箕子先生下令就地安营,生火做饭。炊事班的军人,将数只铜鼎摆放在河边的沙滩上,军士们到河岸的树林里砍来了松树枝子,用木桶提来清亮的青龙河水,铜鼎里的水很快就煮沸了,火头军淘米入鼎。半个时辰之后,饭食煮好后,在河滩上,三千多人在河滩上列鼎而食,那场面相当的壮观。箕子先生端起铜簋,喝着稀饭,就着咸菜。心中虽然有无限的凄凉,但是依然鼓励大家:“困难是暂时的,只要我们摆脱了大周军队的围追堵截,到来对岸就能有好的吃喝了。”

吃过早饭,已经过了辰时,箕子先生督促景如松、南宫忽等人组织军队过河。因为只有三条船,所以车马需要从浅水处趟哨过河。船只能摆渡些家眷以及贵重物品。

三千多人在河岸准备过河,就在这时候,远处传来了马队的声音,看旗号是大周和北燕的军队。箕子先生:“不好,追兵上来了。”景如松将军:“先生快走,待我等上前抵抗一阵。”景如松、南宫忽、康侯等2000人抄起武器,上马的上马,上车的上车,迎着官道就杀了上去。河滩上剩下的讲武堂学员,在八百将军和我的指挥下抓紧时间把鼎簋之类的东西分别装上车,队伍有些混乱。八百将军大喊:“大家不要乱,不要争渡,让家眷先上船,军人趟哨和泅渡过河。”因为平时讲武堂还是训练有素的,听了八百将军的命令,军事们纷纷后退,把上船的机会留给老人和妇女。

韩铜锤、韩铁棒,俩人保护箕子先生、孤竹蓝、洛阳夫人、胥春光、书殷、契商、过江龙葛天同的夫人魏氏、葛青霞、南宫忽的夫人丽江郡主、琴应的夫人即墨郡主等十几人上了船,韩铜锤、韩铁棒将这一船人摆渡到河的对岸,先生等在青龙河东岸守候。韩铜锤、韩铁棒将船又划过了接其他人。三支船每船次十几个或是四五匹马,摆渡的速度实在是慢,有着急的军士开始在水浅出赶着大车或是战车趟哨过河了,还有会浮水的军士开始脱了衣服泅渡过河。

官道上的敌人越来越多,景如松、南宫忽、康侯、鲁启等人已经支持不住,队伍向河滩撤退下来。军队边打边撤,眼看就到了河边。铜锤、铁棒将最后一支大方铜鼎和一支铜簋装上船,此时追兵已迫近,再不开船,船上十几位军士就又可能被俘。铜锤、铁棒合力乘船,可能是载重过大,船托底了,怎么也撑不动。

看到情况紧急,先生在河对岸大喊::“抛弃铜鼎等重物,火速撤过来。”船上的军士合力将铜鼎、铜簋等重物扔下河。船得以开动,迅速过了河中心线,大周追兵只能是望河兴叹了。穿越三千年的烽烟,翻开历史的迷雾,我们今天有幸在河北省迁安市博物馆看到当年被迫沉入河底的铜鼎、铜鼎,它就是那段历史最好的见证。

我和八百将军随景如松、南宫忽、康侯、鲁启等败下来的军队五六十人打马趟哨过河,河水深处,人和马都需要泅渡才能过来,河水深不见底。过了河,遥看对岸大周军队,已经停止了追击,返回孤竹国故都去了。

放开他们之走之辽东4

公元前1043年9月7日上午,朝鲜国箕子先生一行逃过青龙河后,在大横河村东安营下寨,查人马还剩下1500多人。看到眼前落魄的景象,箕子先生不禁潸然泪下,景如松、南宫忽等过来劝解。箕子先生:“短短俩月时间内,我们从朝鲜国都三河镇退了出来,当时我们尚有军民五万多人,可是如今只剩下军民1500人,怎么能叫人不伤心落泪呢。”景如松将军:“胜败乃是兵家常事,先生不必太过伤感,虽然我部损失惨重,但是诸位将军、部队的主力尚存,我等养精蓄锐之后,定能够东山再起。”南宫忽将军:“景老将军的很好。我等誓死追随先生,再造共和,恢复殷商基业。”先生:“胥某无能,让诸位将军受苦了,如今我等里无粮草,外无救兵,我等将如何是好呢。”

我:“先生不要担心,这是我孤竹地面,暂时还能保障大家的安全。先生先在此憩,我南去孤竹新城去一趟,跟父王要些粮草给养以解燃眉之急。"箕子先生:“如此甚好,伯世子你自己去吗。”我:“让契商郡主和八百将军跟我一起去吧。”先生:“好,你们早去早归。”告别了箕子先生跟满营众将,三人飞身上马,赶奔十多里地外的孤竹新城。

半个时辰的样子,三人就来到了孤竹国新城,父王和母后的行宫。起居室内见过父王墨一凭和母后天香,母后派人把红云夫人和辽西夫人喊来。红云夫人抱着儿子墨一子健,辽西夫人抱着闺女墨一子薇来见我们。见了面之后,两位夫人追问前线战况。红云夫人听葛天同老将军、葛碧山、葛青山两位少将军均已经殉国,忍不住留下了伤心的眼泪,边哭诉边:“怎么殉国的都是我们老葛家人呢,我的爹呀,我的亲哥哥呀。”我:“红云不要哭泣了,人死不能复生,夫人也要节哀顺便。五万多军民,现在只剩下一千五百余人,战争残酷到了极。我等九死一生,侥幸活了下来,然而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也难预料。”父王:“伯世子的是啊,红云你要往开处想啊。”

辽西问契商:“咱爹、娘可好。”契商:“爹、娘尚好。”

父王:“伯世子你来的正好,刚才大周朝送来一封书信,你看看我们该如何是好呢。”父王从茶几上拿起了一卷文书,递给我。我打开文书,仔细的看了一遍。信是北燕世子姬承写的,大致内容是:姬承给岳父、岳母请安,多事之秋,婿不能亲自前来给二老请安,请求谅解。然此次大周出兵东北,北燕奉命相随也是实属无奈之举。如今天朝劲旅已经荡平了东北大部分地区,唯独孤竹国、山戎人二部尚未归附,箕子朝鲜今日已经被天朝大军赶入你国内。念我等乃是姻亲,我劝岳父大人,早日向朝廷写降书拿顺表,将箕子一伙流窜匪徒缉拿归案,婿可保你孤竹国河东之地平安太平,望岳父大人速作决断。上写千,下缀万。看了姬承这封软硬兼施的书信,我问父王:“父王,你是怎么想的。”

父王:“归顺天朝大周,此乃天数,为父不想逆天而行。让我缉拿箕子先生,交给我们的仇敌,我做不到。这个两难的问题,我也正犯愁呢。”我:“既然这样,一方面,父王何不上表拥护大周,以保我孤竹国河东免受战乱的侵扰。另一方面,父王资助箕子先生北去辽东,也不失为一条两全其美的办法。”父王:“我儿的对,不知道你是跟随箕子先生北去辽东,还是跟随父王守候这一方国土呢。”

我:“我天性就不服周,追求的是人人平等的共和制度,儿臣愿意放弃世子的头衔,随箕子先生远去辽东,请父王恩准。”父王:“既然我儿心意已决,为父就不强留你了,此去辽东你们还需要父王我做些什么呢。”

我:“此去辽东,给养匮乏,减员严重,此次儿臣是代替先生向父王求救来了。”父王:“粮草给养,我给你们拨过去,需要招募人员,我儿和先生可便宜行事。”我:“如此我替箕子先生感谢父王的大力支持了。”父王:“我儿切莫这么了,为父不能亲自慰问箕子先生,给先生捎个问候去吧。”

放开他们之走之辽东5

公元前1043年9月7日下午,带着父王馈赠的给养、车辆,宫门外我、红云、辽西跪拜父母后,站起身来,春风、石头、颖新、丹阳也拜别了父王、母后,宫门前同鸿雁、夏风、殷红、二黑等人辞行。我拉住二黑的手:“以后我不在父王、母后身边尽孝,你们就替我多尽一份孝心吧。”兄弟姊妹在宫门洒泪分别,红云从丫头春风怀中接过儿子墨一子健、辽西接过闺女墨一子薇,两人上了篷车,我跟八百将军、契商郡主、以及护卫、丫头上马,押送着给养物资去找箕子先生。

先生看到有了给养,暂时也心宽了不少。是夜晚饭后,箕子先生把几个主要的随行人员召集到一起,我把孤竹国这边跟大周北燕的情况跟大家做了明。会上大家一致同意远离目前危险境地,到孤竹国北部孤竹营子一带活动,召集人马聚草屯粮,为开拓辽东做准备。

公元前1043年9月7日晨,箕子先生带领着这一千五六百人,从孤竹国南部大横河村出发,经刘家口北上出关,历经四天艰苦的跋涉,于公元前1043年9月12日到达今天辽宁省建昌县孤竹营子镇,当天晚上就安营下寨。

第二天先生就派景如松、南宫忽、鲁启、琴应、康侯等人到附近村镇招军买马、招收工匠的,派我和八百将军、书殷郡主、契商郡主等人收购粮食、棉花、种子等物资。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,箕子先生的队伍又扩大到了五千人,粮食和物资准备充盈。

好景不长,公元前1043年10月25日,听大周、北燕军队将山戎人赶回到现在的青龙、建昌县一带,先生再次被迫转移,同时将不便携带的青铜鼎、簋等就地掩埋起来。

公元前1043年底,箕子先生率领5000人马几经辗转到达了辽东地区,公元前1042年春节过后,箕子先生跨过当今的鸭绿江,到达现在的朝鲜北部地区,开始与原来当地的土著人一起开发朝鲜。

回顾三年来的风雨历程,几经战乱,几经逃难,箕子先生等人终于有了一片可以落脚安家之地了。随着春天的到来,大家开始在这片待开垦的土地上播种,他们种下的不仅希望,那还包括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,一个人民和善,政治清明的新朝鲜将在这片土地上诞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