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零看书 > 岁月留痕 > 火 米

火 米

火 米

土地没下户前,每月的粮食都由生产队配给的,按壮劳力、劳力和孩子、老人不同档次结合农户在生产队劳动挣的工分配给的,所以,每月都有所不同。当然,粮食的配给也要看生产队每年的粮食总产量,粮食多,分给农户的自然就多。可惜,那时的科技不发达,山区的水稻产量老是上不去,分给农户的自然也就差不多,而那时,每个农户都有一大堆孩子,干活的人少,吃饭的人多,而且是吃长饭的人多。为了填饱孩子们的肚子,山区人家大都把分回家的粮食做成火谷备着,因此,农家户里就有了两种米,一种叫鲜米,一种叫火米。鲜米自然就是把谷子晒干碾出来的米,而火米就是火谷碾出的了。那火米是怎样做的呢?

要做火米自然就要先做火谷,火谷的做法也不复杂。在一口大锅里加上几瓢水,待水热后,将谷子倒入锅中,再用炒谷耙反复翻动,直到谷子熟热,灭了火,把谷子放在晒垫里晾干即成。火谷韧性大,加上当时加工大米的不是机械,而是一个用水带动的大石碾子,加工出来的火米个个都是囫囵个儿,因为火米有韧劲,孩子们有事没事,总会偷一把火米放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慢慢嚼,所以,那时候的孩子,身体里的蛔虫特多,隔一段时间就得吃蛔虫药。

我家的孩子也多,做火米的时候也多,但我们家里的孩子不喜欢把米放在口袋里偷着嚼,也许是因为父亲在院子里栽的果树多,水果多少能解点馋吧。其实,火米吃起来并不怎么好吃,刚出甑的时候还带着一点炒的香味,但吃起来,饭质硬,有些糙口。偶尔吃一次、两次可以,但天天如此,难免就觉得有些腻了。但那时,物质匮乏,人们吃什么都好吃,人也就不挑剔食物了,为了保证家里的粮食不断顿,也只有吃下去。当吃腻了火米的时候,我们姐妹几个最盼望的,就是家里来客人,来客人了,我们就会做鲜米饭了,看着那一甑白花花的大米饭就惹人喜爱。

那时候,就是天天吃火米,还是有家庭都还接不上顿,眼巴巴地盼着下一次分粮食,实在不行,就到孩子少,劳力多的农家借点,等下一次分了粮食赶紧还上。赶上实在不行的时候,就会做黄粑,垫补着往前走。我五岁以后,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,人们做火米的次数逐渐减少,到土地下户的时候,基本上不做了,土地下户后,更是不见火米的踪影了。现在要跟孩子们说火米,他们还会认为你是在说什么天方夜谭。而做火谷的工具——炒谷耙,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,只有少数的人家还保留着这古董。因为我阅历不是很多,多火米也知之甚少,也许也只有这炒谷耙才会把火米的历史给大家诉说得更清楚了……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