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零看书 > 岁月留痕 > 烧爆米花

烧爆米花

烧爆米花

在我上小学的时候,农村孩子穿着单薄,不能抵御寒冷的北风,而学生,得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,更是冻得牙梆子哒哒地打架,合不上嘴。办法总是比困难多,为了让孩子们不被冻坏,又能学到知识,家长们是想了许多办法的。俗话说,寒从脚下起。只要脚下暖和了,全身就暖和了。家长们就给自己的孩子做火笼子,没有火笼子没关系,家里烂瓷盆也可以,在瓷盆边沿上打两个对称的孔,拿铁丝一窝,就成了移动火盆了。每天早晨上学前,将薪碳加在火盆底下,再从灶孔里铲几个火子放在面上,穿上鞋,背上书包,提着火盆一悠一荡地就往学校去了,到了学校,火也就差不多燃起来了,放在课桌下,脚自然就暖和了,手僵了的时候,也可以把手伸到课桌下暖和一下,只是不能弄出声响,不要耽误了听老师讲课,影响了别的同学。

老师不反对大家带火盆,但对于一些上课不听讲,而去弄火的同学感到深恶痛绝,但也没有明确下令不准带火盆到学校。那时候,火盆里的薪碳是大人们到大山去砍蕨棘草烧就的,非常耐用,半撮箕就能把火盆装满,而到下午放学的时候,火还是没有燃完的。那时候,学校没有学生的伙食团,而有的同学得走几十里山路才能到家,天寒地冻的,早上是打着火把出来上学的,到傍晚才能到家,两头摸黑,还是早晨吃了点东西,肚子早就饿得呱呱叫了。于是,有人想出了带东西到学校烤着吃,有带米粑的,有带红苕、土豆(洋芋)的……五花八门,样样都有,最常见的是带糯玉米籽,烧爆米花。

烤东西吃的,一般都在第四节课下课的时候,老师吃中午饭,我们在教室里玩,远的同学就从书包里把东西拿出来烤,粑最好烤,十多分钟就能吃了,而红苕和土豆要好半天,需要在第三节课下课的时候就埋到火盆里。而烧爆米花是不能在教室里干的勾当,需要等到放学,在回家的路上才可以干的。因为糯玉米放在火里烧一会儿就会爆出来,发出砰砰的声音,碳灰也要飞到地面上来,会把教室弄得到处都是灰尘的,老师见了会不高兴的。再说,学校在课间还要检查卫生,遭扣了分就惨了。我们那时候的孩子,对集体荣誉看得特别重,所以,在学校里,凡是有损班集体荣誉的事情是不会去干的。同学之间有点小矛盾,只要不影响学习,大家都能免过去。可离开了学校,那就是一群天不怕,地不怕的野家伙。

放学后,把自己该干的事情干完,几个同学提着火盆往家里走,一路磨磨蹭蹭的,离开学校大概一、两里地,估计老师不会看见了,就放下火盆,从裤兜里掏出早上从家里偷了糯玉米,几个几个放到火盆里,再从地边上折一节小枝条,把爆出来的白百胖胖的玉米花掏出来,放在嘴边上,吹去灰垢,放到嘴里……听着火盆里砰砰爆出来的玉米花,我们的心因此而激动着,几个人钻在一起抢着掏来吹着吃,完全忘记了回家。有的同学带的玉米多,烧老半天都烧不完,又不敢带回家去,而火盆里的火又被我们折腾得奄奄一息了,有的同学就胆大包天,就田边的草廊上扯下一蓬稻草,放在地上,把火盆里的火放上去,弯下腰去吹燃,继续烧……当然,这很危险,如果选择的地方,风向不对头了,就会引燃整个草廊,把大人门都引过来,到这时候,什么秘密都没有了,还要挨一顿打,父母还得到生产队里做检讨,说教家不正,扣点工分什么的,那就惨到爪哇国去了。

其实,只要不引起大的祸端,大人们还是能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的,也不会过多地责怪孩子们的。因为,只要是烧过爆米花的孩子,无论你再怎么会掩饰,再怎么从沟里撩水洗脸,但鼻孔里黑黑的灰垢是无法清洗得一点都没有,还有,因为是从沟里撩水洗脸,脸上总会是东边干净,西边灰蒙蒙的,一双爪子也不会一点不留痕迹,至少你的指甲缝里就有草木灰……

后来,因为有男生经常到草廊上扯稻草烧,祸及农家的房屋,造成的经济损失过大,有关部门和学校商量,干脆就不让我们带火盆到学校了,带也可以,得保证不引起祸端。又过了一段时间,农村有了胶鞋、雨鞋卖,孩子们也能穿的暖了,也就不带火盆到学校了,烧爆米花也就成了过去。吃爆米花也不用火来烧了,有人带着机器到农家户里加工,父母会让加工的师傅加工一大口袋,不但有糯玉米,还有糯米花……加了糖的,又甜又香。只是缺少了那种烧爆米花时的激动……现在,农村都没有加工爆米花的了,而在城里的某个街上,人们可以看到,爆米花又变了个样子,不但加糖,还加奶油之类的东西,不再有我儿时记忆里的那种烧爆米花的清醇和激动了,只是偶尔想起儿时吃爆米花的情形,买上一袋和女儿一起分享。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