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零看书 > 岁月留痕 > 杀 牛

杀 牛

杀 牛

我们这儿是水稻主产区,稻田大都分布在丘陵地带,素有“七山二水一分田”之称,耕作大都是肩挑背磨,机械化在这里施展不开,后来,交通状况稍微改变后,人们才借助一些简单的机械耕作,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,牛在我们这儿可说是农家的主要劳动力,耕田犁地都离不开它,牛在农民心目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,加上有关部门出台的耕牛保护政策,一般情况下,不管是农家喂的,还是集体分到农户家里代养的牛,都不会受到伤害。牛和人也是讲搭档的,经常使牛的人,知道所使的头牛的德行,而牛也懂得驾驭它的主人的性格,紧密配合。

我们生产队有一片稻田很远,大概有七、八里地,每年春天耕田的时候,生产队都会安排一天的时间,赶着全生产队的牛去干活。有一年春天,大概是有几对搭档在中间偷了懒,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,却还有几块田没有犁好,父亲一急,就在我们家的牛屁股上狠抽了几下,牛似乎知道父亲着急,加快了脚步,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,在帮忙别的搭档的时候,我们家的牛已经累得喘粗气,倒在田里休息。父亲更着急了,再次扬着鞭子赶着牛干完了所有的活,可牛已经累得站不稳了,父亲看牛实在可怜,就让它休息了一会儿。可休息总归是休息,还是得回家啊。父亲洗好犁头枷担,牵着牛就往家里走,走了一半的路程,牛又累又饿,实在是走不动了,一下子就躺在路边上了,任随父亲怎么扬鞭子都无济于事。父亲也累了,扛着犁头枷担就回了家。回家后,父亲冲正在做饭的母亲嚷道:“你去看你喂的那宗牛,干活路嘛,滚水;回来的路上还偷懒,不走了!我把它丢在路上了,你有本事就去把它牵回来!”母亲一听,丢下手头的活路就往外跑,走到半路,找到躺在路边上的牛,用手摸摸它的鼻子,摸摸它的头……牛静静地看着母亲,任母亲察看。母亲围着牛转了两圈,对牛说:“知道你累了,饿了,可你躺在这儿,睡又睡不成,吃又吃不到,还是要回去才吃得成,睡得到嘛。起来,跟我回去!”说完,轻轻地在牛屁股上一拍,牛真的就站起来,甩着尾巴跟着母亲回家了。回到家,母亲给牛洗了个澡,端了一盆带盐味的米汤,在牛栏里放上了一大背草……吃饭的时候,母亲问父亲,是不是可劲使牛了,父亲没有直接回答,却说,就两块田了,明天单独还派人过去吗?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,只是说明当时牛和农民之间的关系。

杀牛,应该是违反相关部门提倡的保护耕牛政策的,即使是退役后的老牛,也要经过很多复杂的程序才能宰杀,纵然可以宰杀,农户也会因为舍不得而留养。但我的记忆里,生产队里有过一次杀牛的经历,而且还很悲壮。记得我们生产队有一个叫周岩的地方,那里有几亩田,而下岩去的路非常窄,只有一尺左右的羊肠小道,羊肠小道上还有许多嶙峋的石头,平时,人过很简单也很轻松,而过牛就显得很局促。每年春天耕田的时候,很多人都不愿意去,但田总是要有人去耕,父亲就安排堂叔去了。堂叔牵着牛很小心地走在小道上,可牛在岩顶上因踩到一块硬头滑石头而失去了重心,堂叔没拉住,牛在岩坎上翻滚了无数个来回,最后摔在一块稍微宽敞的地里。堂叔吓坏了,赶紧跑到牛跟前察看,只见牛躺在地上,背上有几处擦伤,但伤口不大,血也没怎么流,可牛就是不能动弹,堂叔使劲拽了拽牛绳,看得出牛在使劲,就是不见牛站起来。堂叔这下慌了,赶紧找到父亲说明情况,父亲一听,二话没说,和堂叔一起赶到牛躺的地方,又派人到公社兽医站找医生,也不说耕田的事情了。因为交通、通讯不方便,再加上那时的兽医很忙,等兽医到我们生产队的时候,已经是下午了。兽医给牛检查了半天,最后下结论说,牛已经是无药可救了,但一时半会儿又死不了。大家央求兽医给牛开点药,让它减轻点痛苦也好,兽医给牛打了一针,还给了几片白色的药片,就走了。

送走了兽医,父亲安排人给牛搭了一个棚子,还派了人守候。牛草是母亲在附近割的,牛艰难地嚼着草,眼里布满了忧伤。第二天,兽医来得很早,他再次仔细地检查了牛的身体和伤口,又看了看牛的嘴巴,摇着头,惋惜地说:“可惜了,可惜了,这么安逸的牛……”大家都没有说话,孩子们静静地站在地边上,用手拔弄着几棵草,放到牛的嘴边,牛抬起头,看着对面山头上耕田的伙伴,失神的眼光里充满了诸多的无奈,一串眼泪顺着它的脸颊滚落下来,凝结了一撮黑色的毛……有人提议,把牛抬回去,让它慢慢地养伤,于是,大家找来了许多杠子和绳子,但问题又出来了,怎么捆,又怎么抬,抬起怎么走?堂叔自告奋勇地跑去把路挖好了,但大家一合计,抬牛需要十多、二十个人,而每个人身上至少还得压一百多斤,十多、二十个人抬牛走,至少需要一米多宽的路,在这多石的羊肠小道上,抬牛回去是何等的危险和渺茫。

父亲一边和大家商量着,一面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。大队、公社分管畜牧的领导都来了,看了,也检查了,询问过了兽医的意见,最后,公社领导找到父亲说:“算了,干脆把牛杀了。我晓得大家舍不得,但要把牛抬回去,你看这路,这岩,多危险,要再弄出几条人命来,多的都搭进去了……我们也看了,你们也尽心尽力了,干脆把它杀了,也减少它的痛苦,大家也能安心干活路了!”

父亲还是很犹豫,大伙都在犹豫,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孩子们穿插在大人们中间看热闹。看着躺在地里的牛,不能站立,吃喝拉撒都在一个地方,父亲吧嗒着烟叶,没有马上表态,平日里照顾牛的奶奶走到牛的面前,一句话没说,泪却顺着她的脸上的颧骨滑落下来。牛无奈地伸出舌头,舔了一下奶奶伸过去的手。沉默了半天,始终还是没有人说话,父亲叼着烟离去了,临走,给奶奶丢下一句话:“回去把我家的牛犊牵回去吧。”奶奶转过身去,泪水簌簌地,像线珠子一般滴打在地上,镰刀从她手里滑落,她都不知道,她无法面对自己亲自饲养的牛就要被宰杀的现实,只好转身疾步离去。

傍晚的时候,我远远地看见几个年轻力壮的男人拿着斧头、菜刀去了那牛躺的地方,却不敢近前。只听得几声凄惨的“哞哞”的悲鸣,那牛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,最后奉献给大家的,只有它身上的肉。后来,我听杀牛的几个人说,他们拿着斧头、菜刀走过去的时候,牛的眼泪就止不住流出来了,还发出几声叫,那声音很凄惨,很无助,似乎要把人的心都碎掉!

这是我唯一一次看见人们杀一头朝夕相处的牛,其中的悲酸和无奈给我的印象太深了,有时闭上眼睛,我依稀还能看见那流泪的牛,那双求助,渴望生命的眼睛,还有人们对它的不舍和依恋。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