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零看书 > 时过境迁 > 武昌中学(一)

武昌中学(一)

汀泗桥有好几个青年在武汉上中学,有的结业后,还被选送到苏联深造。我本来就不守本分,有好高骛远的毛病,于是暑假就转学去武汉了。

我在武汉报考了位于积玉桥的“湖北省立武昌实验中学”、昙华林的“湖北省立武昌第一初级中学”、“私立文华中学”和武珞路的“湖北省立武昌中学”等四所学校。

十天左右,我先后接到武昌第一初中、文华中学的录取通知书。被武昌中学录取的消息,是在“长江日报”见到的。我选择了武昌中学。

武昌中学,在武昌市区去珞珈山的武珞路旁,武昌火车南站和虹山之间。学校坐北朝南。北面不到两里地有“私立希理达女子中学”。从学校向南望去,是一片广阔的田野。再往南是纸坊,随时可以看到飞机在那个方向起飞、降落。虹山东面,是风景优美的东湖,武汉大学就在那里。

武昌中学,是一所不招收女生的完全中学,学校有师生一千二、三百人。学生中,约有半数来自全省各地,另一半的家,分别住在武昌、汉口、汉阳三镇。

开学一个月后,学校评定人民助学金,我被评为甲等,不用交一分钱的伙食费。

学校积极响应毛**“健康第一”号召,经常请武汉市有关权威人士(如武汉市卫生局局长等)作讲座,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。

学校特别注重学生营养,伙食中每天除虹山产的菜苔以外,还配有黄豆、鸡蛋汤,每周还打一次“牙祭”。

学生用餐全在大礼堂。大礼堂台上台下摆着80来张八仙桌,但没有坐凳。同学们八人组成一席。

食堂浪费很大,每餐饭、菜吃不完,特别是周末。

每逢星期六下午,只要一上完课,武汉三镇的同学全回家。就我所在的那张餐桌上,用餐的只剩下我和恩施的一个名叫田朔生的同学。用餐的人减少,饭菜的份量不减少,吃不完的饭、菜,养猪场的车子一开来,一桶一桶拉走。

那个年代,政治运动特多,社会活动频繁。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