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零看书 > 出水芙蓉 > 第344章:巡乡包田皆无成一腔热血无处洒(一)

第344章:巡乡包田皆无成一腔热血无处洒(一)

经过一阵亲热的攀谈,张友琼又在连连咳嗽提醒韩翔宇,韩翔宇便说:“曾县长,余老板,还有我们的冯老板。明天中午我们为你们接风洗尘,地方由你们定。”他们没有立刻表态,曾国超说:“凤志,你看……”他想说盛情难却,答应了的,但见余凤志沉着个脸。接着说:“你看,我们又不是回大县吃喝的。明天要下去的,一去还不是一天时间。”张友琼抢过话说:“哎,那就明天晚上。”曾国超说:“再说吧。”张友琼恳切说:“曾叔,你一定要给我们这个机会,这个心愿不了,翔宇的心里总不舒服的。”是什么心愿,彼此又象明白,又象糊涂似的,心照不宣的。曾国超说:“好。等明天再定。”他们讲得应允,便起身告辞。一路上,张友琼被徐徐的春风吹得心花怒放起来。这么多年来,她坑苦了韩翔宇,坑苦了这个家,也总想找个实事干干。俗话说,当官的日子没有,发财的时候还会有的。虽然韩翔宇回大县上班了,三十几的人了,一切从头来,在政治上是没有出头之日的。眼下似乎城市在向农村转移,何不去老家包个几百亩田种种试试看。况且她早就听说张瑞全种了几百亩田,去年让冉腊娥回去,她似乎也考虑到走这条路的。她靠在他的背后说:“翔宇,县里有不少当官的在下面包田,你知道吧。听曾国超他们的口气,好象也是回来包田的。我们抓点早,也去老家包几十几百亩田种种。”韩翔宇啧啧说:“我从农村走出来的,包几百田种得了么。就家里的几亩责任田,你看,让爹妈一年上头忙的,哪有空闲休息。”张友琼慷慨说:“爸妈那是种什么田,张瑞全那是种什么田,机械耕种,请工帮忙,现代地主。还听说获了农业部的表彰,奖金都是一万。你我的工资几年也不过一万多吧。”韩翔宇说:“那些下岗职工更不做人了。”张友琼说:“现在的下岗职工,没有本领的,是不如农民啦。”回到家里,张友琼还在唠叨,说:“翔宇,你明天请个假,我们去张冉,找村里包田去。现在上班的,有好多人都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的。在忙自己的生意,单位的工资照拿。”韩翔宇去拿毛巾盆子,边说:“我的单位不同。这几天指挥部正安排下去测路,搬迁农户,搞补偿的。有好多工作要做,双休日都不能休息。还请假,你开得了口啵!”张友琼在调着频道说:“好,不影响你的工作。我刚才特地说了,明天晚上请他们吃饭。我明天去一趟张冉,得抓早点,不能等田都被人抢了。”韩翔宇也不想打消她的积极性,只是觉得她的想法简直是童话剧。便说:“好呵,你明天去看看。没有田包,包渔池也行。我听说人家是在下面包渔池养黄鳝的。”听着这话象是嘲讽。张友琼说:“你这个‘好呵’我不听,你不诚心。我一个人包下了怎么办!”韩翔宇笑说:“我是诚心的,只要你包到田,我去把爹那里5000块钱又拿来,作投入。”张友琼说:“这还差不多。”

还是正月初二拜年的时候,张友琼一家来过张冉的。已经连续几年了,他们都到张冉拜年,柳莹就觉得他们心中没有她这个妈妈。去年冉腊娥在县里过年都说得过去,今年冉腊娥在张冉,这不明明是去给她拜年的,哪还把柳莹放在眼里。她心里有了这个想法,也就加快了要找个依靠的步伐。频频去和那个退休在家的半老头约会。冉腊娥正从张瑞全家出来,老远就见张友琼挎个小皮包,提了一袋东西,风度翩翩的向她迎来。近了,尽管张友琼笑盈盈的,还没有开口喊:“姆妈”,她却笑微微说:“你今天怎么来了。翔宇呢,又不是星期天的。”她总记着星期天的。因为她收留了村上的一个因为父亲打工丧命在外,母亲出走不知下落,而弃下的女孩。都9岁了,是她今年还送她上了小学一年级。学费被村里免了,还说一年要补偿她500块钱的。张友琼去拉起冉腊娥的手,亲热说:“您看您,回来没有一年就老多了。我今天接你回县算了。”冉腊娥心情畅快说:“我一人在这里过得好好的,你们就别打挠我了。”她接着就讲了收留女孩的事,还欣喜说:“给超超做姐,也有个伴儿。”张友琼惊诧的,表示反对。遇路有乡邻和她打招呼的,热忱说:“友琼,来看冉女巴女巴 的。前几天又不来……”他们的话语欲言又止的。张友琼没有留意,等推开门进了屋,才打开食品袋说:“这是从超市买的。有您喜欢吃的小饼干、东瓜糖、桃酥饼。您不要把给别人吃了。自己慢慢享用。”听她这么说话,冉腊娥知道她不是来接人的。便笑了说:“哎哟,看你们乱花钱的,我心里疼。”她将食品袋接着,拿出桃酥来递给她吃。她没有接受,便说:“您前不久怎么哪,没有生病啦。有病一定要给我们打电话。”冉腊娥笑说:“没有。你看我这样精神象生过病的。他们是笑我收了幺女。”张友琼说:“身体好就好。当然收个女孩不是坏事,我是担心您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,还讨个麻烦的。”看到有小女孩的衣物,内心新奇。可惜没有条件,否则还可接到县里去。冉腊娥说:“有这个丫头,我也有个伴,你们也好放心。”张友琼说:“您刚才说在瑞全家来。上次你说他种了几百亩田的,带我去看看去。”冉腊娥疑惑说:“怎么,不相信哪?”张友琼说:“不是不相信呢,带我去看看吧!”冉腊娥甩下手里的事,正要去做饭的,便出门来。张友琼说:“门不关啦。”冉腊娥说:“就回来的,关么门。没有东西让人偷,乡里乡亲的,人家也不偷你的。”

太阳光渐渐变得耀眼起来,照得田野碧绿的庄稼上都披上了金光。清新向上的春风,吹得万物勃勃向上,似乎能看着它们在上长。风还吹得张友琼的头发都飘舞起来。油菜籽都金黄了,在等待着收获;早秧苗也你推我挤的,叶片将盖满田地。还有零星的农民在催鞭犁地。她们踏着笔直的小路来到村林场。林场的这块地比较偏远,张友琼记得小时候来过这里,当时这里还住着知青。知青住的红砖平房是国家拨款做的。现在房子没了,也见不到一块砖的。耕为平地,长上了庄稼。这里虽然叫林场,可早没有树了。那片杉树,前几年被砍去卖钱,为村里抵了债。张友琼在田埂上站住了,问:“这里有几百亩?”冉腊娥说:“没有。只有一百多亩。他还有几十亩的渔池,还有丘岭子的一百多亩。也可作白田,也可作水田的。”她接着说:“村里把一亩八的责任田还我了。在丘岭子那边。”张友琼说:“你还种得了?”冉腊娥精神抖擞的说:“嗨,庄稼人不能缺了土地。没有土地还算庄稼人呢。再说政策这么好,我占了田也是为你们占的。不过,我知道你们不会回来种的,这田迟早是要给人的。我现在活一天算一天,就是今后,你们也不能白给了人。”张友琼突然觉得冉腊娥不简单,说出的话就象远古不变的数学定律似的。便笑说:“我们休长假的时候,可以回来帮你种。”冉腊娥也发现张友琼变了,变得会体贴人了。不管她这是哄骗的话还是什么的,总之听了就觉得心里舒服,比吸一口新鲜空气还舒服。舒服得让她喜上眉梢的。便说:“原来我以为张瑞全会成地主了,不好的。现在地主也吃香了。我刚才又去说了,他得保证我的早稻秧,还说不要钱。我还想,你们要能当上地主何尚不可,但也不实际。”她的话说对了她的心底,忙说:“有什么不实际的。我这次来就是和翔宇商量好的,来包田的。”冉腊娥惊异的注视她,说:“那你们不要单位了!”张友琼说:“单位又不甩。平时您可以看着些,农忙时就请机械,请工。”冉腊娥摇头说:“晓春他们就是这样做的。你们不行。唉,现在谁再想包那么多的田,没有那好的机会了。”张友琼追问:“不是好多人去打工丢下了田么。”冉腊娥说:“那都是有主儿的。现在的田比过去的煤油火柴票都紧张的。”她们说着看着走着,向丘岭子走去,要去看那一亩八分的责任田。当路过一大片似乎荒芜的田地时,张友琼急切说:“这田不是人丢下的。”冉腊娥说:“不是丢下的。是去年干旱没有种上油菜的。你看那头都有人在翻耕了。”远处,果然有个半老头在扬鞭,嘴里吆喝着“沟里”的犁地昵!

回到家里,张友琼似乎腿软,一屁股塌到木椅上。还是不甘心的催着冉腊娥去找村干部说说,租过几十亩田,或按韩翔宇说的包个渔池也是好的。然而,冉腊娥在边做饭时,就边简略说了张瑞全前年包渔池的纠纷,又说了前不久要回责任田的坎坷和辛酸。张友琼听了,猛地起身,怒目圆睁,硬要上张瑞金的门去问问理,出口气。被冉腊娥以死相威胁的阻止住了。冉腊娥还探询的说:“村里有人要我办个助哺所,把父母外出打工的伢们收起来照看,每个孩子收几百块钱的劳务费。友琼,你说好吧。”张友琼没有心思琢磨其它的事,张冉一趟算白跑了。不过,她也没觉得白跑,这恰恰说明包田越来越重要。按照这个思路推理,她又想到了韩翔宇的老家童豆刂。到那里包田比到张冉更好,不说包几百亩,就是几千亩也不怕,有爹妈照管更放心。再说他们种了一世的田,懂农技和季节,不怕没收获。当她匆匆赶回家,与韩翔宇电话一联系。得知曾国超被南桥镇的书记任从平拦截了,一定要挽留他们在南桥吃饭。曾国超的老母瘫痪在曾国红家里,余凤志的父母也在南桥街居住。任从平他们卖了礼品,还陪着去看望。韩翔宇因工作拖累,在单位上吃工作餐。晚上回家,张友琼还是问了:“任从平不是与曾国超不和么,怎么会请他吃饭呢。”韩翔宇神秘说:“这是官场上的伎俩,你不懂。相互利用吧。”张友琼说:“曾国超已经是局外人了,还利用个屁。”韩翔宇蔑视说:“说了你也不理解,算了。”接着笑说:“只看你租到田么?”张友琼便会声会色的介绍了张冉田地紧张的情况,最后说:“你别取笑我。你有本事去童豆刂租到田了,哪怕几十亩,我都佩服你。”韩翔宇告饶说:“我的姑奶奶,我真的没有时间,上次送种去你又不说。再说明天还要请曾国超他们吃饭。”张友琼紧逼说:“明天不行就后天。”韩翔宇应付着说:“再说吧!”他只想去看看冉腊娥的,不想她竟然把租田的当真了。然而,第二天上午还不到10点钟,韩翔宇就打电话去落实。曾国超抱歉说:“不好意思,有几个乡镇的书记等在宾馆里,我实在没法推辞。再等两天看。依我说,我们之间也不必客气,如果这次没有时间,就留到下次。好吧!”他仿佛在向韩翔宇说好话求谅解了。摇身一变老板,就格外受捧了。有横沟、闵集、余歇等几个乡镇的书记、镇长,不知听谁说的曾国超要回大县投资办罐头厂。有人开始怀疑,不相信他一下海就摸到个金海龟。过去他再怎么贪占,不过几十万吧,都是捉襟见肘的几个人,谁不知谁的家底。一打听还是真的,还带来了台商的代表余老板等人,看来不光是来看看虚耀自己,还真是来投资办公司的。他们也相信曾国超这个人是说到做到的,有台商作后盾,那一定是真的了。这就看谁捷足先登,抢走这个投资项目。有了项目,招商引资工作才好汇报,才有实质说的也有实质看的。有说的又有看的,才有政绩。有政绩,前程才有希望,才能名利双丰收。大县过去的卖官买官已查处过,要谁再想走这个捷径,不仅希望渺茫,而是风险太大,弄不好会身败名裂。况且郭道武尽管升成了市领导,在大县的事都过去好几年了,偏偏现在东窗事发,正在接受省纪委的查处呢!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