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零看书 > 箜篌引 > 第一百二十二章 少年薛秀河

第一百二十二章 少年薛秀河

那日镇西王虞奇带着十万大兵赶赴江陵,却在潼川城内留下了二万镇西编军。不是不愿带走,而是他虞奇根本就带不走。那两万编军是昔日虞奇麾下四大中郎将之一的麾下亲兵。

那位中郎将叫做简经霜,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。

简经霜此时就坐在潼川城内一座荒芜大院的一堵断墙之上,嘴里叼着一根枯草,两手支撑在墙头,两只脚却耷拉下去犹自悠悠晃晃。少年面目俊朗,有着和蜀凉王薛秀成一模一样的丹凤眼眸。就连眯起眼来远望的神情,都与那家伙很是相像。

少年所处的这个地方,是昔日的平川将军府。他小的时候,总是和他哥一起在坐在这一堵墙上,他哥喜欢望着远处的涪江水发呆,而他这个弟弟,就总是跟在哥哥身边,学他哥装深沉,却总是学不像。

那时候,只要兄弟俩一出来,城中不知有人有意无意从外街走过,时不时远远瞥一眼墙上的平川将军,其中女子更是占了大半。古有南户窥郎,今有墙下望薛。那壮观场面都跟去百姓蜂拥去江面观潮差不多。

简经霜撇了撇头,远远瞧见有一个女子从外街经过。少年咧嘴一笑,叫道:“苏姐姐!苏姐姐!”

一袭白衣头戴围帽的苏青瞥了一眼墙上少年,没有准备搭理他。少年也不懊恼,一跃跳下墙头,小跑着来到了苏青的身前。苏青面容清冷,依旧旁若无人的前行,少年也不觉得尴尬,而是面对苏青,一边后退,一边笑嘻嘻道:“苏姐姐,你怎么有空出府了?”

苏青斜瞥了少年一眼,“车骑将军镇守潼川城,难道连平民百姓出个门都要限制么?”

被唤作车骑将军的简经霜忙笑道:“苏姐姐你这是哪的话啊?我是见姐姐生的貌美无双,就怕城中的那些糙老爷们冲撞了你,这不想着找一队人马护送你嘛。”

苏青微微一笑:“貌美无双?我可记得你那位公主嫂子是红袖榜上有名的美人,我既是无双,那玉禾公主又当如何?”

马屁没拍好的简经霜挠了挠头,笑道:“我都好久没见我嫂子了,这哪记得啊,哦……我印象中,嫂子跟苏姐姐一样,都是神仙一般的人物!”

苏青被逗乐了,她没好气看向这个嬉皮笑脸的少年,叹道:“你的无赖性子,倒是与薛秀成有十足十的像!”

这个叫做简经霜的少年,自然便是薛秀成的弟弟薛秀河了。曾今在发配途中失踪,又被踏雪阁找到,将他改名换姓丢入了虞奇的军中历练,是虞奇军中闻名的四大中郎将之一。虞奇带兵而去江陵,他则是公布了真实身份,与两万心腹亲兵留在潼川,投入薛家军阵营之中。

前段时间从江陵发往汉中的那一封圣旨之中,不但封了薛秀成为蜀凉王,还特意提到他的这位弟弟,赞其勇冠三军,御封为车骑将军。

少年听到苏青的话,他吐了吐舌头:“我哥能有我帅么?”

苏青笑道:“论狡猾奸诈,你们倒是旗鼓相当。”

简经霜哈哈一笑:“回头我定要写一封书信给我哥,苏姐姐这句说得妙极。”

苏青无奈地停下脚步,向这个纠缠不休的少年问道:“你究竟找我什么事?直说吧。”

少年摇了摇头:“没啥事啊。”

“没事你缠着我作甚?”

“就是想跟苏姐姐亲近亲近呗,反正咱早晚都要成一家人。”

苏青瞪了他一眼:“谁跟你成一家人?”

少年忍住笑意:“我哥说的啊,他来潼川没见着你,就拉着我语重心长谈了一夜。”

“那他跟你说了什么?”

少年嘻嘻一笑:“我哥说苏姐姐你是刀子嘴豆腐心的女子,是个世间一等的好姑娘,额……至少对我哥是很不错的,所以我哥让我与你多多亲近。”

苏青没有说话,对少年的话是一个字都不信。

其实,薛秀成跟少年说的原话是:“苏青那娘们脾气不讨喜,你悠着点,跟她好好说话。可别一不小心惹恼了她,别说是你了,连我都要跟着遭殃。”

薛秀河见她没什么反应,不敢胡诌下去,只好干笑一声,问道:“苏姐姐最近有什么事么?不是要紧事又啰唣麻烦的就跟我知会一声,我给你当跑腿也行啊。”

苏青摇了摇头,“没有。”她已经到了忍耐的极限,如果这少年再废话半句,她就真的要打人了。

幸好这薛秀河还有点眼力见,见势不妙就要跑路。急忙朝苏青抱拳笑道:“苏姐姐,改日再聊。”说罢,一溜烟地溜走了。

苏青站定,没有看向少年,而是望向南方她轻声说道:“川九派的江湖人为你这个蜀凉王造势许久,如今蜀凉之地的百姓民心归顺,该给你一个机会好好感谢川九派才是。”

南海之滨,有个牵驴而行、一身青衫布衣的男子平白无故打了个喷嚏。他向西北方向望了望,有些悚然,喃喃自语道:“不会是那个冰山美人在念叨我吧?”

他笑着叹息了一口气,继续牵驴而行。驴背上负了一箱子书籍。儒家十三经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皆在书箱之内,而他的手中,此时正握着一卷《尔雅》。

正是蜀凉王薛秀成的男子低头看着手上书册,气态怡然有古人之风。若是不知底细的人见到这一副场景,必会赞叹一句:“此书生乃真风流。”不过了解他薛秀成的,多半认为这家伙是在装腔作势。

薛秀成从来也不是个喜欢读书的人,虽然他在年幼之时与姐姐薛秀山共同习文,耳濡目染之下也曾作出“柳条折尽花飞尽,借问行人归不归?”的诗句,可是毕竟不爱读书很多年。如今拿着儒家典籍十三经牵驴而行,倒也不是装腔作势,毕竟身处在这个偏远的南海之滨,也没什么熟人,装也没人看。当然也不是为了勾引什么年轻女子,他薛秀成别的没有,对自己的长相倒是颇为自负,自认为勾引女子凭脸就够了。

当然,脸光俊不行,还得厚。

薛秀成当然不是真的为读十三经而看书,而是想从中读懂一个人,一个儒家圣人。谁?自然便是江陵城中那个甘愿辅助轩辕靖的公羊先生了。

此人本来也是昆仑山上的练气之士,是听风老叟的师兄。在山上闭关多年,不是在练习什么道门玄术,而是一页一页地翻读儒家典籍,最后竟然读书读成了圣人。出关之后下昆仑,沉寂多年名声不显,如今却是声名远扬。随着大周王朝的建立,连市井百姓都知道当朝的首辅大人,是那一位通玄知时的公羊先生。

以后的江湖,气运涌动,变数大多,传言那评定武榜的徽山鱼龙宫放出话来,说以后要一年一评。更有传言说,要把那些隐藏很深的高人都翻出来晒晒,比如那位从未登上武评,却可与冯彦庄一战的竹先生;又比如那位昆仑山上有两撇长眉的听风老叟……这些都要据儒释道各自所在派别列出来。就算不是武评十七人,也得出一个三教宗师之类的名头,总之不能闷在江湖深水之中,深水王八也要揪出来晒晒太阳。

薛秀成瞥见前面道路边上有个酒铺子,便轻轻合上书卷,悠然走向那家铺子。

卖酒人是一对夫妇。男人脸色黝黑,一看就是个只知道闷声干活的老实汉子。老板娘却是有些姿色,上下瞥了薛秀成一眼,不由得眼前一亮,竟然是个气度清朗的俊哥儿,这穷乡僻壤之地能看到这样的人物可着实有些不易。若说长相俊美的年轻小伙倒也不少,可是能有来人这般神采风流的,一个也没有。老板娘从来也没读过书,自然想不出“肃肃如松下风,高而徐引”之类的赞美,只是觉得眼前的公子气度十分不凡,应该是一位负笈游学的膏腴子弟。当下笑道:“这位公子来点什么?小店有上好的陈年花雕。”

老板见她婆娘望着那俊哥根本就挪不开眼,当下一瞪眼,嘀嘀咕咕道:“遇到小白脸,连女儿的花雕都舍得卖出去了?这小白脸不就是长得帅点,我年轻时比他差哪了?”

老板娘闻言翻了个白眼,差哪了?差十万八千里了。薛秀成却是无奈一笑:“令爱的花雕我可不太敢喝……寻常酒水便好,再切半斤牛肉。”

老板娘打趣笑道:“有什么不敢喝的?大不了娶了我女儿便是。瞧你年纪也不大,叫我一声丈母娘也不吃亏去。”

薛秀成哈哈一笑,此处民风淳朴,妇人说话大大咧咧自然不如江南女子羞赧,却多了几分豪迈。薛秀成也不以为然,转眼看了看不远处蹲在地上玩耍的羊角辫女孩,笑道:“老板娘不过三十来岁,实不相瞒,叫你姐姐我都有几分心虚。”

老板娘闻言掩面娇笑,直叫身边的男人一阵头皮发麻。当下从卤锅中夹出一块冒着浓香热气的酱牛肉,放在案板上,拿刀切下,轻重均匀,落刀笔直而轻快,许是把案板上的牛肉当成那俊逸男子了。(未完待续)